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作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

作者:费勇
责编:刘洲原

ISBN:9787559468765

单价:59.8

出版年月:2022-07-01 00:00:00.0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267

语种:CHI

页数: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第一章 人生多漂泊,如何安定?
01/人生到处知何似?
02/ 我本无家更安往
03/ 须信从来错
04/ 天涯流落俱可念
05/十年归梦寄西风
06/ 此心安处是吾乡
07/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08/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09/ 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10/ 家在牛栏西复西
第二章 人生多冲突,如何进退?
01/ 何时忘却营营?
02/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
03/ 何必择所安,滔滔天下是
04/贺下不贺上
05/ 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06/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07/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08/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09/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10/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
第三章 人生多风雨,如何平静?
01/也无风雨也无晴
02/ 过眼青钱转手空
03/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04/ 日传万纸
05/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06/回首尚心惊
07/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08/ 缥缈孤鸿影
09/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10/此生归路愈茫然
11/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12/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13/ 黄州、惠州、儋州
第四章 人生多虚无,如何豁达?
01/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02/世事一场大梦
03/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04/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0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06/谁道人生无再少?
07/ 十年生死两茫茫
08/ 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第五章 人生多烦恼,如何治愈?
01/作个闲人
02/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
03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04/自谓人间乐事无逾此者
05/明日黄花蝶也愁
06/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07/且尽卢仝七碗茶
08/勿使常医弄疾
09/ 诗酒趁年华
10/ 明月几时有?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3/ 适然而已
14/ 着力即差

参考书目

展开▼

导语

著名文化学者、《金刚经修心课》作者费勇教授从现代人视角解读苏东坡。 人闲桂花落,心闲万物生。苏式“闲”学让你远离焦虑! 给不安的现代人三个快乐锦囊,获得安心自在的力量。 面对人生的困境,苏东坡用“一溪云”“一壶酒”“一张琴”三个分属于自然元素、美食元素和爱好元素的快乐锦囊治愈自己,也治愈所有不快乐的现代人。 图书装帧精美,内外双封,雅致珍藏,内文还精心甄选了展现苏东坡其人其文的传世千古名画、名作作为彩插,带来一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人生若有不平事,不妨读读苏东坡! 苏式治愈主义,专治各种不快乐。

展开▼

内容简介

漂泊、冲突、风雨、虚无、烦恼,这些现代人遇到过的人生困境和情绪问题,一千年之前的苏东坡都遭遇过,但他却用一颗“闲”心消解了所有的磨难,随遇而安,把简单的生活过出滋味。 本书以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为经、诗词文章为纬,勾勒出苏东坡丰富而坎坷的一生,并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作个闲人”的生活哲学,让读者跟随苏东坡在“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快乐锦囊中,感受乐观豁达的精神,了悟人生智慧,从而得到心灵的治愈。

展开▼

作者简介

费勇,知名学者,修心课导师,畅销代表作有《心不累的活法:心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实践版:阿弥陀佛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实践版:法华经修心课》《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禅疯子寒山的八堂修心课》等,在两岸三地及韩国出版备受好评。 现为读享创始人,兼任暨南大学教授、博导,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

展开▼

前言

苏东坡的治愈主义 近年来流行“治愈”这个 概念,有时也叫“治愈系”, 大概太多人需要被治愈。 这个概念来自日本,出现 在1999年前后,起初指的 是某个演员能给人一种安 静、清爽的感觉,一看到 她/他,或者和她/他在一起 ,虽然不是恋爱,却觉得 很自在,觉得被治愈了, 有治愈系女人/男人的说法 。又指某一类事物,能够 安慰悲伤的心灵的动漫叫 治愈系动漫,也有治愈系 音乐,指的是那种能让人 安静下来的音乐,随后慢 慢扩展到治愈系风景、治 愈系食物、治愈系读物。 凡是让我们不再悲伤、不 再混乱,能够安静下来的 事物,都可以称为“治愈系” 。 按照这个标准,苏东坡 应该是最具治愈效果的中 国人,是一个治愈了所有 中国人的中国人。在大量 的公众号上,有类似这样 的推文—假如你遇到了什 么,一句苏东坡的什么话 ,就能治愈你。用一句现 在很流行的话形容就是:“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 读苏东坡。”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 :“我向你们保证,有一种 治疗灵魂的医术。它是哲 学,不需要像对身体的疾 病那样,要到我们身体以 外去寻找它的救助方法。 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资源 和力量,去努力变得能够 治疗自己。”西塞罗说我们 的灵魂需要哲学的治疗, 而身体需要到外面去寻求 治疗。而事实上,我们的 身体也可以自我治愈,自 愈是人体的一种机能。养 生即自我治愈。过度依赖 外界,我们渐渐遗忘了人 的身心都是可以自我治愈 的。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 传》里把苏东坡看作人间 独一无二的人物: 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 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 ,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 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 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 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 ,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 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 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 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 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 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 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勒出 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 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 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 的一切了。 关键是最后一句:一提 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 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 东坡给人带来快乐。一千 年来,苏东坡以快乐的形 象治愈了无数中国人,但 实际上,苏东坡一生的经 历并不是快乐的。他的一 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都是自 己做自己的医生。 苏东坡对于人生的问题 ,从不回避,总是老老实 实去面对,用“作个闲人”这 样一种生活方式,一一去 化解。我把苏东坡“作个闲 人”的生活方式,叫作“治愈 主义”。或者说,对于人生 的烦恼,苏东坡实践了一 种“治愈主义”的解决方案, 成就了他生命的丰富和快 乐。 苏东坡说,再可怕的事 ,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 是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的 担心和恐惧,一旦真正发 生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怕 了。所以,没有必要胡思 乱想,不如安静下来,去 经历生命的各种形态,去 体验眼前的现实,去用心 做好当下的事情,哪怕是 很小的一件事。在经历之 中,在体验之中,在做事 情的过程里,人生的奥秘 就会向我们显现,不确定 性带来的困扰就会消解。 苏东坡把这种活法叫作“ 作个闲人”。苏东坡说,谁 都可以作一个闲人,只要 他愿意运用这三种元素。 第一种元素:一溪云。 云是天上的,溪流是地上 的,云映照在溪流里。这 是自然的元素。苏东坡的 一生都在云端看着这个世 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第一句:“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是从云 端回望人间。苏东坡的一 生也都在地上,热爱花花 草草,热爱季节的流转。“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 晴后雨二首·其二》)“明月 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 限。”(《永遇乐·明月如霜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 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蝶恋花·春景》)这些句 子贯穿了他生命的每一个 时刻,使他一生都在自然 的场景里。 第二种元素:一壶酒。 这是美食元素。对苏东坡 而言,喝酒意味着对生活 的热爱:“持杯遥劝天边月 ,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 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 莫离披。持杯月下花前醉 ,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 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 待何时。” (《虞美人·持 杯遥劝天边月》) 苏东坡说自己酒量很小 ,但喜欢“把杯为乐”。他在 杭州做通判的时候,一次 酒醉写下:“人老簪花不自 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 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 半上钩。”(《吉祥寺赏牡 丹》)在徐州做知州的时 候,也是一次酒醉,写下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 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 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 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 狂。”(《登云龙山》) 在黄州的时候,又是一 次酒醉,写下“夜饮东坡醒 复醉”,然后就“长恨此身非 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他写渔父喝醉了:“渔 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

展开▼

后记

英国哲学家罗素1920年 来到中国,做了好几场演 讲,也发表了好几篇文章 ,大多谈论中国,后来结 集为《中国问题》。罗素 批评了中国人的“冷漠”“贪 婪”等毛病,但也看到了中 国人的很多优点,比如, 中国人冷静的尊严,喜欢 享受自然环境之美,等等 。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的, 是中国人的快乐天性。 罗素发现,一个普通的 中国人可能比一个英国人 穷,但却比英国人更快乐 。由此,罗素得出一个结 论:“中国传统里对于智慧 和美的重视,对于人生快 乐的重视,使得其他的古 国都已经消失,唯独中国 生存了下来。” 因此,他给世界开了一 个药方,现代中国人应该 从西方学习科学知识,而 西方人应该向中国学习“宽 容的美德”“深沉平和的心灵 ”。这样,世界就会变得更 美好。 罗素讲的中国人,前面 应该加上‘‘传统的”这个定义 。从晚清到今天的一百多 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 大变化,中国人成了t·现代 中国人”。现代性、商业化 、消费主义等,也让现代 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变得 更接近罗素口中的‘‘西方人” ,也同样遭遇到了“现代性” 的冲击。 更确切地说,经过一百 多年的全球化,今天没有 纯粹的t。西方人”,也没有 纯粹的“东方人”,没有纯粹 的“美国人”,也没有纯粹的 “中国人”。 都是“现代人”。 科技、商业构成了现代 生活的核心,关于科技和 商业,西方的传统显然更 具有优势。但如何解决科 技和商业带来的人类精神 问题。东方的传统更值得 重视。作为中国人,回顾 从晚清到现在的一百多年 历史,总体上是向西方学 习的一百年。今天我们生 活其中的中国。从政治体 制、教育、科技到生活方 式,都烙上了“西方”的痕迹 。传统中国在向西方学习 的过程中,完成了现代转 型。 到了2l世纪,中国人发 现了“传统中国”,中国经典 读物开始流行,从《论语 》《道德经》《庄子》《 金刚经》,一直到《浮生 六记》之类的生活艺术读 物,都成为市场上的畅销 书,再到近期“国潮”兴起, 传统中国的时尚化成为趋 势。 而在20世纪,西方人却 在向中国、东方学习。20 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有意 识地学习东方的“平和的心 灵”。禅宗、藏传佛教、瑜 伽之类,在西方成为一种“ 时尚”,延续至今。从垮掉 的一代、嬉皮士到今天的 硅谷精英,离不开的一个 思想资源是东方的禅。 2019年HBO的纪录片《“压 力山大”的美国人》中,揭 示了美国社会极高的压力 指数,在寻求解决方法的 时候,禅修、瑜伽、冥想 之类成为很多美国人的首 选。 所以,罗素才会开出这 么一个药方,在现代社会 ,科学知识应该学习西方 的传统,而心智层面,应 该学习中国智慧。为什么 呢?因为传统的中国人比 较快乐,没有现代人的那 种焦虑和精神压力。但罗 素没有进一步去探寻为什 么传统的中国人比较快乐 。 为什么传统的中国人比 较快乐呢? 最简单的回答,也许是 传统的中国人对于生活持 有“知足常乐”的态度。知足 常乐,是最流行、最通俗 的中国人生哲学。有一个 中国民间故事,说是有一 个人死了,成了鬼,阎王 判他转世为富人。没想到 这个鬼说,我不要做富人 !阎王很奇怪,富人你都 不想当,那你想做什么人 呢? 这个鬼回答,只求一生 有饭吃,有衣穿,没有是 是非非,烧烧清香,吃吃 苦茶,安安闲闲过日子, 就很满足了。阎王听完, 沉默了一下才慢慢说,你 想要钱,给你几万两没有 问题,但你想要清闲,实 在太难太难了。 不去追求大富大贵,不 去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小 富即安,平平淡淡,清清 闲闲。这样的知足,其实 并不容易,很难做到。因 为欲壑难填。所以,中国 人最看重的能力,就是知 足。当一个人能够知足, 那么,他就能够拥有美好 的生活。 苏东坡在密州,认识一 个当地人叫赵明叔,家里 穷,却爱喝酒。什么酒都 喝,喝了就醉,他很爱说 一句话:“薄薄酒,胜茶汤 ,丑丑妇,胜空房。”大意 是虽然我喝着很差的酒, 但和那些没有酒喝、只能 喝茶汤的人相比,我已经 很幸福了;虽然我媳妇很 丑,但和那些娶不上媳妇 的人相比,我已经很幸福 了。 这叫“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从前的中国人,不论 是富还是穷,都爱把这句 话挂在嘴边,很治愈。 苏东坡是一个文人,而 且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对 这句话却很有一番共鸣, 说赵明叔这句话虽然说得 粗俗了一点,但话糙理不 糙,“近乎达”。“近乎达”, 是一个很高的评价。这个“ 达”,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的 一个字,很雅,有达观、 通达的意思。做人,看得 透彻,活得明白,就是“达” 。苏东坡认为这句话里有“ 达”的境界,专门写了《薄 薄酒二首》来诠释这句话 。 第二首词的最后一句: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 是非忧乐本来空。 通达的人自己就通达, 不需要借助酒醉,世间的 是非优乐,本来就是空的 ,何必想不开呢?读过《 红楼梦》的人,再读苏东 坡这首词,会想起开篇的 《好了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