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老舍在伦敦(精)

作者:(英)安妮·韦查德
责编:牛炜征
译者:尹文萍

ISBN:9787559658302

单价:58.0

出版年月:2022-04-01 0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206.6

语种:CHI

页数:22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展开▼

评分:5.0

(本馆/总:0/1人荐购)

目录

前言
致谢
序言
1928年秋,布鲁姆斯伯里
第一章
义和团与旗人:1900年的北京
军阀割据和京城校园
第二章
“中国很有趣,非常有趣”(埃兹拉·庞德,1914)
“新潮流势不可当。是时候来一场文学革命了。”(胡适,1917)
第三章
“雾重城如漆”
第四章
“天啊……这是在英国吗?”(萨克斯·儒默《傅满洲博士之谜》,1913)
《皮卡迪利大街》
“中国时尚年”(1925)
第五章
“招呼毒药!”(《二马》,1929)
结论
注释
出版后记

展开▼

导语

揭开老舍鲜为人知的英伦经历,深度刻画老舍海外生活与创作的心路历程。 跟随老舍的步伐,游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伦敦光怪陆离的新奇景象,见证其中的逸闻趣事、文化景观和华人的复杂经历。 在兼顾通俗和学术的中英文化比较研究中,考察现代中国的文化求索之路。

展开▼

内容简介

老舍被尊称为中国伟大的现代作家之一,然而,这位有抱负的年轻作家于1924年至1929年在伦敦度过的时间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老舍从故乡来到繁华的伦敦西区——这里有布鲁姆斯伯里派、旋涡派、各种流派的前卫主义者、埃兹拉·庞德以及“金牛犊洞”夜总会的歌舞表演。他流连于伦敦西区妓女的世界,见识了英国最臭名昭著的中国人布里连特·张,以及黄柳霜的丑闻电影《皮卡迪利大街》引起的小报轰动,在莱姆豪斯声名狼藉的东区唐人街也待了一段时间。老舍在伦敦(精)创作的小说《二马》由此成为一部描写伦敦华人生活和苦难的伟大小说。正如韦查德博士所揭示的那样,老舍在伦敦(精)的岁月对其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最终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的发展进程。

展开▼

作者简介

安妮·韦查德(Anne Witchard),从2006年开始在威斯敏斯特大学任教。其著作包括《老舍在伦敦》《托马斯·柏克的黑暗中国风》,并与劳伦斯·菲利普斯合著了《哥特式伦敦:地方、空间和哥特式想象》。

展开▼

前言

本书通过研究中国作家 老舍的早年生活及其小说作 品《二马》(1929),探 讨了在现代主义视角下中西 方思想与艺术成果的相互作 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作 品代表了西方文学史上的一 次重大转变,这是文学研究 者们在思考现代主义的本质 后所达成的为数不多的一致 意见。带有马克思主义倾向 的人们将现代主义在语言和 形式上的尝试看作是对19世 纪工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危机的回应,而保 守的评论者却把现代主义视 为一个时代,并将其特点归 结为“内在转向”以及对主观 经验表征的高度关注。但在 近期出版的《现代主义到底 发生了什么?》(What Ever Happened to Modernism?,2010)中, 加布里埃尔·约瑟波维齐 (Gabriel Josipovici)指出 ,将现代主义等同于对工业 化或表征美学革命的回应, 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解读。 通过拓宽现代主义时间范围 的传统边界,约瑟波维齐将 现代主义置于更为开阔的历 史维度之内,以宗教改革所 带来的对世界的“幻灭”作为 现代主义的起点。他认为现 代主义不应被局限于某个时 代或被简化为某种风格,现 代主义应该被理解为艺术“ 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确定 的地位和责任,就本质而言 ,现代主义是对真相和权威 危机的回应。约瑟波维齐认 为,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 主义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而“我们每个人看待现代主 义、看待艺术,甚至看待世 界的目光”也是不断发展的 。约瑟波维齐的表述尽管挑 战了评论界中许多自鸣得意 的声音,但依然属于坚定的 欧洲中心论思想。在《现代 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 的现代主义》(The Lure of the Modern: Writing Modernism in Semicolonial China,1917-1937)一书中 ,史书美(Shu-mei Shih) 指出,尽管现代主义总被视 为国际运动,然而它却在“ 有系统地拒绝非白人、非西 方人加入其万神殿”。这些 观点都对现代主义的单一性 发起了挑战,但并不是在单 纯展示了这一术语的无益性 之后摒弃了它,而是拓展了 “现代主义”的含义,将它“ 真正变成了一个超越历史的 、全球性的术语”,更为关 键的一点是,做到了“不损 伤它原本的范畴”。同时, 约瑟波维齐将现代主义评价 为“对真相和权威危机的回 应”,而中国在那个世纪之 交所发生的事情恰恰印证了 这一观点。中国作家大概从 未像那个时期一样,深刻地 意识到他们正在经历着前所 未有的国家危机,他们有新 的政治理想要表达,并且倾 尽全力地去寻找新的表达方 式。老舍在20世纪20年代 的写作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 己的写作风格。这本书将借 由老舍在这一时期的经历, 帮助人们从“单一语言、单 一历史时刻或是单一民族以 外”的角度重新思考现代主 义。 受困于语言限制,我在 完成本书时主要依靠威廉· 多尔比(William Dolby)出 色的《二马》译本,该译本 目前尚未出版。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