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对隐藏性权力的考察)(精)/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作者:叶炜
责编:张晗//邴文彬
总主编:申丹

ISBN:9787301360033

单价:78.0

出版年月:2025-04-01 0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社会科学

分类号: D691.21

语种:CHI

页数:33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展开▼

评分:5.0

(本馆/总:0/2人荐购)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视角的选择
二、篇章结构
唐后期皇权对政务信息的控制
第二章 唐代皇帝与中央官政务沟通方式的制度性调整
一、问题的提出:既制变化所见唐代皇帝的信息难题
二、规范层次与程序:安史之乱以前相关制度的调整
三、强调直接与个别:安史之乱后的相关制度调整
四、小结
第三章 信息与权力:从《陆宣公奏议》看唐后期皇帝、宰相与翰林学士的政治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对象的选择
二、翰林学士与宰相议政方式的差异
三、翰林学士与宰相议政方式差异的制度性基础
四、皇帝在政务信息流通中的支配地位
五、小结
第四章 释唐后期上行公文中的兼申现象
一、唐后期上行公文的兼申规定
二、从闻奏兼申中书门下类公文看其“报告”属性
三、唐后期上行公文兼申的意义
四、小结
唐后期皇权对议题的控制
第五章 唐代的集议与皇权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唐代集议的特点
三、唐代集议中的皇权因素
四、唐玄宗前后集议的变化
五、小结
第六章 从独见到共识:元和七年议个案研究
一、唐代集议诏敕与议状的格式
二、关于韩愈、署名元稹两篇议状的系年问题
三、元和七年之前的唐代货币政策
四、元和七年议与此后唐代货币政策的调整
五、小结
第七章 对唐代皇帝搁置行为的初步考察
一、搁置的表现:疏奏不报与留中
二、搁置的决策功能:压制潜在议题
三、搁置与唐后期皇权
四、小结
唐后期大臣对皇帝人格依附的加强
第八章 唐代“批答”述论:以地方官所获“批答”为中心
一、唐代文献中的“批答”
二、唐代藩镇长官所获批答数量与类型的变化
三、“敕书”的分化与政务性“批答”
四、小结:唐后期的“批答”与皇权
第九章 唐后期同时上呈皇帝、宰相类文书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同时上呈皇帝与宰相的表状
三、此类表状存在的政治背景
四、小结
第十章 从中古侍臣演变看决策群体之扩展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皇帝身边侍臣的构成
三、侍臣、侍官、内侍:功能分化与角色定位
四、从武冠到进贤冠:冠制对侍臣演变的反映及其意义
五、小结
第十一章 唐代异姓爵的袭封问题
一、肃、代以前异姓爵的承袭
二、肃、代以后异姓爵的承袭
三、异姓爵袭封制变化与唐后期皇权
结语
征引文献目录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唐后期,即安史之乱(755-763)以后的皇权,从政务决策与君臣关系中皇权能动性的角度,考察皇权的表现形式和行使方式。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聚焦皇权对政务信息的控制、皇权对议题及议政程序的控制,以及皇帝构建、强化与大臣的私人性关系。唐后期皇权行使的方式,既包括直接干预异姓爵袭封等公开层面的显性权力,也包括皇帝有意识地通过对信息控制、议题控制及人格依附关系构建等隐藏性权力的综合运用,这从整体上加强了唐后期皇帝在政务决策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了皇帝对决策的干预能力,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运用方式在技术层面的演进。

展开▼

作者简介

叶炜,1971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代表作为《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