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中国美院外传:时代的颜色

赵健雄

ISBN:9787213046094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1-11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J-40

展开▼

扫码移动端阅读

目录

一 新画派:像太阳一样升起
1928 蔡元培:倡导美育 以代宗教
1929 林风眠:调和中西 顺应时代
1930 林文铮:主持教务 艺术救国
1931 吴大羽:相信天才 从心出发
1932 李金发:象征诗歌 写实雕塑
1933 刘既漂:引领图案 投身建筑
1934 方干民:祟尚现代 反映本质
1935 李超士:粉画先驱 收藏痴汉
1936 “一八艺社”的年轻恋人和木铃木刻研究会
二 西迁与回归:被中止的艺术现代化
1937 罗工柳与彦涵:不约而同 奔向延安
1938 滕 固:切戒浮华 反对偏颇
1939 傅 雷:拒绝妥协 拂袖而去
1940 王子云:奔赴西北 抢救国粹
1941 吕凤子:挥毫筹款 自主办学
1942 陈之佛:既已上钩 脱身有术
1943 傅抱石:感应时代 施展抱负
1944 潘天寿:初掌艺专 一心教学
1945 谢海燕:学术自由 兼收并蓄
1946 李可染:困而知之 无涯惟智
1947 汪日章:偶然背后 或有必然
1948 黄宾虹:超凡脱俗 画之大者
三 外西湖时期及其终结:革命与革命者的沉没
1949 倪贻德:身着戎装 接管学校
1950 刘开渠:雕塑人生 风雨随形
1951 江 丰:革命大局 重于一切
1952 庞薰琹:游学西洋 潜心民间
1953 王流秋:归国抗战 传奇一生
1954 周昌谷:平和美艳 求而难得
1955 莫 朴:忠心为党 无怨无悔
1956 金 冶:六道轮回 世事难料
1957 那些“右派”们:几乎全是“左派”
1958 宋秉恒:明知无效 也要投入
四 建设中国画的教育体系:再造传统
1959 潘天寿:大胆上书 竟获重任
1960 吴茀之:无情岁月 有情人生
1961 陆俨少:以戴罪身 教山水画
1962 陆抑非:性灵天趣 溢于笔下
1963 陆维钊:蜾扁专家 当仁不让
1964 沙孟海:既能险绝 复归平正
1965 邓 白:恢复青瓷 著作十卷
五 文革与后文革:红海洋的潮起潮落
1966 张永生:造反闯将 获囚半生
1967 郑胜天: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1968 萧传玖:悬梁牛棚 悲愤辞世
1969 刘鸿逵:平生故事 说与同窗
1970 席德进:另类人生 光耀彼岸
1971 顾生岳:大局出发 选择工笔
1972 吴山明:鱼和熊掌 可以兼得
1973 赵延年:木刻奇才 鲁迅传人
1974 刘国辉:从劳改犯 到国画家
1975 方增先:顺时就势 得己所哉
1976 陈宁尔:红色经典 拨乱反正
1977 徐永祥:天下为公 舍我其谁
1978 全山石:苏俄油画 中国传人
1979 查 立:倾心现代 种瓜得豆
1980 林 琳:领先群伦 不羁画魂
1981 潘公凯:继承父业 守护理想
1982 王德威:从小革命 忘我工作
1983 肖 峰:大难不死 图贞观治
1984 陈宜明:伤痕美术 留诸青史
六 当代艺术集群:那些耀眼的光焰
1985 张培力:从新空间 到新媒体
1986 吴山专:红色幽默 钢铁引擎
1987 谷文达:传统前卫 兼于一身
1988 王广义:注重阐释 以拙胜巧
1989 肖 鲁:两声枪响 改变一生
1990 黄永砯:出其不意 乃至无意
1991 宋永红:相信直觉 出诸本能
1992 邱志杰:关注生活 追求参与
1993 耿建翌:曲线情绪 直线精神
1994 赵无极:表现虚空 挥洒自由
1995 朱德群:得其意蕴 忘其形态
1996 吴冠中:笔墨变化 当随时代
1997 王 澍:培养哲匠 和而不同
1998 许 江:以葵自喻 渴望燃烧
后记:曹氏兄弟及美院与一座城市的关系
主要参考资料

展开▼

内容简介

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当年成立时叫国立艺术院,是民国最高艺术学府 ,后来随时代风云几经变迁,先后改称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校、浙江 美院…… 因为聚集了一批顶级教育家与艺术家,它的历史几乎就是20世纪中国艺 术教育史与半部艺术史。赵建雄所著的《中国美院外传——时代的颜色》讲 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其精彩曲折与意味深长,远远超出人们想像;《中国 美院外传——时代的颜色》中艺术家们在困厄与创造中展现出来的人格,甚 至称得上伟大。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建雄,文化学者,著有《中国传统石雕》、《金匮问道》、《当代流行语》、《浊世清心——晋书随笔》、《吃相》、《姑妄言之》等近20种。

展开▼

前言

这不是一本编年史,也不是个人小传的汇集。某年之中写什么,不写什 么,并没有一定之规,写某人,不写某人,也有相当的随意性,往往受所能 找到的材料局限与制约。然而某种大致的规则还是有的,譬如一定得是艺术 家,至少也得学过绘画或懂点绘画,按“外行领导内行”的做法,有些人在 学校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本身也有意思,仍不列入专写的范围。 我用了仿佛点彩派的做法,即以原色的点,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地铺排 堆垒在一起,让它们彼此间发生联系与冲撞,然后共同组成意象与印象。取 舍标准看是否有助于说明主题,我的重点乃观察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 美术教育的发生发展及它与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本书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取自有据可查的现成文字,有些是正式出版物, 有些是内部印刷品,也有些来自网络,只有极个别采访了当事人。

展开▼

后记

后记曹氏兄弟及美院与一座城市的关系 2008年的一天,我在延安路综合办公楼底层的电梯旁遇到具体主持这个 项目的王连生,似乎无意间问了我一句:“你有兴趣来参加一个为纪念辛亥 革命百年而立的项目论证会吗?” 我觉得有意思。就去会上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对适宜人选的建 议。 项目最初策划人、也是作者之一的孙昌建似乎亦无意地问了我一句:“ 你有没有兴趣也来参与?”由于此前全无考虑,我回答想一想再说。之后连 生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或许他们事先就有过某种设想,因为知道我喜欢进入 新领域,也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在网上略微看了点相关资料,然后想了一夜,第二天我就答复连生:“ 这活我干。” 如果事先知道这本看来范围狭窄的书会涉及那么宽阔的领域与那么复杂 的历史,可能我就没有接下这本书的勇气了。 从那时至今,整整两年,我的时间几乎都泡在这件事上,开始是业余时 间,后来就是全部时间了。 而任务落实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工化,曹氏兄弟的老大。 他说这事美院没人干过,也没人会去干,你来干,好! 工化是美院的客座教授,仅有小学文凭,却担任着包括中国书法、山水 画史、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公共艺术文化与传播、西方音乐史、世界电影 语言等许多门课程,这在重视学历与资格的今天,近于奇迹。 我和工化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杭州有个12路诗社,聚 集了一帮主要是钢铁厂的年轻工人,诗风现代,追求一种纯净的美。工化是 混迹其中唯一不写诗的,他以自己丰富的哲学与其他方面知识为这些诗人作 精神上的导引。 那时我在塞上编《草原》,偶尔有机会来杭州参加他们的聚会,对工化 并无特别深刻的印象。与他接触多起来,是20世纪90年代南归之后。他那时 住着产权属于厂里的老房子,是那种顶有特色的江南旧民居。屋里用拓片糊 墙,各处都堆满了书,间或可以看到一些随随便便用着的古代器物:一只春 秋战国时期的印纹陶大瓮被拿来放画轴,几张坐的椅子与用的书桌,都是清 朝的旧货,等等。他多年不上班,闲着发呆。何以能有如此福气?却是因祸 而来。 这祸不小,如果可以选择,没人会主动去寻求。还在当工人时,有一天 完工早了些,他提前去单位澡堂,不由分说便往大池里跳,不晓得出于什么 原因,这天的水温竟接近沸点,等到感觉不对再跳出来,除了脸部,已全身 烫伤。在经历了令人痛苦的痊愈过程后,沾社会主义的光,从此不再上班, 起初是不能上班,后来闲惯了,也就不想上班,反正有基本工资可领。 做什么?作画写字治印,读书与听音乐。前者是他自幼练就的童子功, 如果杭州没有一座美术学院,民间没有对书画浓厚的兴趣与热爱,恐怕不可 能,因为曹家老爷子早年参加革命,后来成了铁路系统领导,与文化关联度 并不高。工化靠自学成为西泠印社成员,他的水墨画、书法与篆刻,都有专 业水平,而在圈内影响更大的是美术评论,再有声望的书画名家开研讨会与 做展览也会来请他,因为他笔头与嘴头都快,讲得到位,也肯讲。 曹氏兄弟之老小叫学雷,也和工化一样,没什么学历,却在杭州当代艺 术进程中发挥过不可小觑的作用。张培力曾这样说到他:“无论是在当时的 新空间也好,还是在池社也好,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学雷在筹备“ 85新空间”这个杭州最早的当代艺术展览会期间与稍后池社的活动中,担当 着与工化在“12路诗社”差不多的角色,即以自己广泛的知识与兴趣,尤其 是哲学思考,为身边的朋友提供某种精神背景。 学雷自己也画,却主要是用来消暑的,“因为那个时候天很热,也没有 空调,他觉得画画是在那种炎热的环境里能够让人放松,对身体有好处的事 情。”(张培力语) 他继承父业,在铁路系统工作,先在党校图书馆,后来当了仓库保管员 ,都算闲差,可以有时间读书和干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所花工夫最多的是写 先锋小说。 他如今已很少作画,小说因为太先锋,也一直难以被社会接受。 工化与学雷之间的增节,有科学哲学的博士学位,看起来与美术最没关 系,却在近年调入美院公共课教学部做主任。工作范围决不只限于非美术类 课程的日常安排,长袖善舞的他,在学校介入地方政府城市规划与社会的经 济活动中做了许多组织工作。 当我开始资料收集,问工化能帮什么忙时,他说你找增节就行了。 美院图书馆一些对写作本书有用的出版物就是通过增节借出来的。我不 想正式与校方高层联系、请求提供帮助是因为这可能让当事者为难。写史, 哪怕只是勾勒某个侧面的发展变化,都可能触动方方面面,带来不同的褒贬 反应,所以一般都留给后人来做。我勉为其难也就罢了,不应当给领导添麻 烦。 从曹氏三兄弟的人生轨迹,想到一所学院可能对城市发生的作用和影响 。如果杭州没有美院,他们的人生轨迹显然会大异其趣,也大不一样。 而我自己,尽管很早就喜欢美术,但长年耽于在塞上,耳濡目染的不过 是些印刷品。迁居杭州后,也就因为有美院,可以隔三差五看展览,有时甚 至是顶级展览,欣赏的眼光与见解也就渐渐宽阔与提高了许多。否则断不敢 接这个活,因为毕竟要牵涉到许多专门领域,外行话讲得太多是说不过去的 。 因为美院存在,杭州的品位的确提高不少。当初蔡元培先生初衷之一, 就是通过学校影响与带动城市发展。他的意愿至少达成了一部分。 现在每年报考美院的应届与历届毕业生都在几万人(去年是6万人), 其中一半本地人。然而更多的考生抱着求职与发财等实用目的,到艺术中来 寻求精神慰藉甚而仅仅喜爱者并不太多。 这么一种势头对吗?好吗?我说不出所以然,但知道,中西方美术都曾 经是宗教的一部分,而宗教也曾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没有宗教关怀的社会有没有可能长治久安?如果从前的宗教已然失 范,美育又真的能够取而代之发挥作用吗? 20世纪是个荒谬的世纪,至少荒谬是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正是在这个 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而战争催生的若干大规模社会实验,事后的发 展证明,其可怕处一点也不亚于战争。观察所有出现在这个世纪的艺术现象 ,都不能不置于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写这本书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对美 术的发现,也是对时代的发现,即使曾经身历这个时代,你仍然无法想象它 会如此荒谬。 有人想屏蔽掉20世纪的历史,我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努力 确实奏效了,但又未完全奏效,也因此我才能找到尽管很不完备的材料。当 然,还应当感谢互联网的发明者,这个东西如此有效地改变着世界,也改变 了中国,而它本身与图像——广义的美术,关系紧密。 美院让杭州这座城市更漂亮、更多元、更先锋,也可以说更具精神性。 作为居民,为这所学校写些什么,实在理所应当。只是囿于自己的学养与眼 界,再加上时间紧迫,虽然尽力而为,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甚至诚惶诚恐。 知道:定存在很多问题,会出许多错,说许多不恰当的话,乃至令当事者不 快。希望各位能够见谅。 从自己来说,因为与这个圈子原来就没关系,写作过程中又尽量避免与 当事者或家属有个人接触,偏见应当是较少的,主观上则力图保持独立的判 断。 但愿本书对梳理美院乃至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有所助益,如此, 也就心满意足了。 写作过程中得到美院王良贵先生的大力支持,他是我在一个朋友的饭局 上认识的,不怕麻烦,费了很多工夫为我寻找一些不易找到的资料。由于他 ,本书变得较前丰富翔实。 还要谢谢被我有意无意卷进来的各位认识不认识的朋友,他们提供给我 许多帮助,使我得以完成此书。

展开▼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