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

(美)努里埃尔·鲁比尼//斯蒂芬·米姆
译者:巴曙松//李胜利//吕婕

ISBN:9787547011577

单价:49.8

出版年月:2010-08-01 00:00:00.0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币制:CNY

图书分类:社会科学

分类号: F831.59

语种:中文

页数:29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前言/1
第1章 危机不是“黑天鹅”/11
第2章 让危机经济学家们站出来/35
第3章 破解真正的危机之源/57
第4章 危机远没有最后结束/81
第5章 灾难是全球性的/109
第6章 货币政策能否真正奏效/129
第7章 财政捌刺激政策的拯救之路/153
第8章 什么样的金融改革才最有意义/175
第9章 “大而不倒”的银行不应再存在/203
第10章 人民币是救世主吗/231
结论/259
我的预言/271

展开▼

导语

他是世界上第一准确预测到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金融大鳄索罗斯说,他是所有经济学家中最正确的一个。 本书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剖析了经济危机的前世今生,对于经济危机的根源给予了跟踪揭示,更重要的是对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给出了建议,无论对于经济学者、政府决策者、专业投资人,还是普通投资者,在当前的环境下都是一本难得的参考读本。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鲁比尼教授被全球金融界视为最早准确预测到经济危机的 学者,而当年他的预言最终也变成了现实。本书给出了预测经济危机的主 要原理,通过对近期经济危机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危机不仅是可以预测的 ,更重要的是完全可以将它们扼杀在摇篮里。同时本书给出了如何重建金 融体系,以把将来经济危机的冲击降低到最小的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斯蒂芬·米姆 曾为《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撰写经济与历史类评论文章,是多项荣誉和奖项得主。 现任美国佐治亚大学历史学副教授,教授美国政治、文化与经济史等课程。

展开▼

前言

有人说,金融危机对于金融界是灾难,但是对于金融研究界似乎是机 遇,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新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方法正在酝酿之中。这种讨论 听起来似乎有些幸灾乐祸,但是从金融经济理论史的发展来看,往往也确 实如此。正因为如此,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哪些新的理论和实践动向正在酝 酿,值得我们关注。而在种种争论与观点之中,鲁比尼教授的看法是尤其 瞩目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被全球金融界视为是准确预测危机的少数学者 之一。 金融危机也以另外一种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紧密联 系。来自美国的金融产品,可以迅速通过全球化的金融网络,演变为全球 性的金融危机。而全球联合的干预行动,也使得这次金融危机免于陷入上 个世纪大萧条式的噩梦。 其实,金融研究与政策决策的互动也日益紧密。这本书的出版就是一 个十分有趣的证明。在我自己读大学时,阅读的往往是多年前、甚至数十 年前的西方国家的专家的著作。而现在,我们和出版者一道经过努力,送 到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我可以告诉读者:您正在阅读的这本著作,与英 文版的读者是几乎同步的,这是全球化进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由于本书是中、英文同时出版,经过出版者的精心策划,我们从作者 的初稿开始翻译工作,此后又根据其最终版本做了大规模的修订,前后历 时仅仅3个月。全书的翻译由我主持,并且由我来担任全书的校订工作,李 胜利博士作为主要的协调人,协助我作了大量的协调和统稿工作,巴曙松 、李胜利、吕婕、杨现领、王留成、矫静、尹煜等参与了初稿的翻译。为 提高翻译质量,我们对初稿进行了两轮的交叉校对,几易其稿,力求尽可 能地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优美程度。客观地讲,本书作者思维灵活 、用词风趣,增添了翻译的难度,因此,翻译中的错误和不足也在所难免 ,恳请各位读者批评。 现在看来,2010年春季,当我们承接《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 一书的翻译工作时,经过各国协调一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全球经济 似乎已显示企稳回升的迹象,并成功地避免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 重演。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治家们都情不自禁地设想最坏的情况已经过 去,并踌躇满志地迈向“后危机时代”。然而,美国“无就业的复苏”和 “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及西班牙,简称PIGS)的主 权债务危机却再一次使我们警醒:历史总会反复、危机可能还会再来。为 了避免一场新的金融和货币灾难再次袭击全球,我们需要收起习惯性的无 知和傲慢,并虚心地对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经济危机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和总结。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危机绝非一种偶然事件。相反它是我们必须预防 并做好直面准备的一种状态。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80年代 的日本房地产泡沫、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拉美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 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都无可辩驳地表明,经济危机并非是所谓可以忽视的“ 小概率事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地、宿命地迎接危机的破坏性 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任何经济危机都有内在的规律性。虽然它们像飓风 一样,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登陆、改变风向或者忽强忽弱。但通过 合适的角度、工具和方法,我们可以作好准备,要么预防它,要么尽可能 地把它的破坏性影响限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事实上,本书的作者鲁比尼以他良好的直觉、专业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被全球金融界视为是早在2006年就准确预测到美国将 遭遇一场百年一遇的房地产泡沫危机的学者。而且他还曾警告到房地产市 场的崩溃将引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大幅动荡,并给全球金融系统带来全面冲 击,使危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蔓延。当然,鲁比尼的预言最终变成了现 实,并使他赢得了“末日博士”的美誉,声名鹊起。这促使我们反思,与 其过于强调经济危机的不可预测性,倒不如坦率承认是我们对它的了解过 于有限,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我们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方式,以一种客观公 正、不偏不倚的态度,从历史的视角出发,通过兼收并蓄的分析方法和专 业严谨的研究,增强我们对危机经济学的认识。 基于这种想法,这本书的翻译也算是我和此次一起参与翻译的几位同 仁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和贡献。虽然对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和认识 还在反思和探索之中,但至少可以作为一个参照,希望可以引发更多有识 之士对于危机的反思,共同推动我们对经济危机的理解、认识和把握。 从我自己个人的工作阅历看,我可以说是亲历了两次金融危机。亚洲 金融危机发生时,我正好在中银香港从事风险管理和重组上市的工作。而 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我正好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 济部担任副部长,从事金融危机的跟踪研究。因此,对于危机的巨大冲击 力,有了切身的体会。 从目前的趋势看,预计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将发 生前所未有的调整与重组。在这种巨变之中,中国经济与金融秩序应如何 进行改革,才能积极稳妥地融入全球和避免冲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 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金融研究人员,能够亲身感受和参与这种历史性变 迁,更为我们提出了许多重大的课题。希望通过这本书,可以与广大的读 者一起感悟、体验和把握这个历史馈赠给我们的难得机遇。 巴曙松 2010年7月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