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人口想象与十九世纪城市(巴黎伦敦纽约)/剑桥维多利亚文学与文化研究译丛

作者:(爱尔兰)尼古拉斯·戴利
编者:蔡玉辉//张德让
责编:张海波
译者:汪精玲

ISBN:9787544790956

单价:72.0

出版年月:2022-05-01 0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G114

语种:CHI

页数:33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火山之下:大规模毁
第二章 处处可见的街道:法国通俗剧和英语本地化
第三章 幽灵来到城镇:闹鬼的城市
第四章 大众时代的识读狂热
第五章 毛皮和羽毛:“人类世”时代的动物和城市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导语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英国、法国、美国的核心都市,切身体验19世纪人口大爆炸对城市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从关于火山爆发的灾难叙事,到将都市想象成一个破坏者的原生态情境,再到繁荣的都市对各类动物造成的伤害,尼古拉斯·戴利在书中展示了19世纪的欧美城市文化在人口增长压力下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不仅适合人口学、历史学、文学等领域的专业读者,也适合对维多利亚时代发生的社会巨变感兴趣的读者。

展开▼

内容简介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中,尼古拉斯·戴利追踪了19世纪人口大爆炸的文化影响。随着拥挤的巴黎、伦敦、纽约等城市相继经历了类似的转变,一套针对城市生活的、共享的叙事图景在城市居民之间广为流传,包括对城市灾难的幻想、关于犯罪的影视剧以及匪夷所思的公共交通故事,这一切都折射出一种所谓“他人即地狱”的想象情景。在视觉艺术中,偏向于感性的图片开始大量出现,将城市大众浓缩成了少数弱势角色:报童和花童。在19世纪末,甚至出现了认为这座庞大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破坏者的原生态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汪精玲,翻译工作者,高校教师,主要从事英汉互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发表论文《从问性理论看艾兹拉·庞德的汉诗英译》、《兰姆散文译介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朝云观)与高罗佩的中国叙事》等;出版译著《筷子:饮食和文化》(2019)、《通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路径》(2020)等。

展开▼

前言

杂糅与跨界:这样的 文学评论有“一套” 本辑丛书,从确立选 题到翻译审校,经年轮更 替和时势变化,就要面世 了。付梓之际,有些话想 要说一说。 一 或许是当读年月缺书 甚至无书可读染上了阅读 饥不择食症,或许是大学 后期抢座阅览室形成了阅 读狼吞虎咽的陋习,或许 是求学过程中广泛涉猎养 成了不拘一格的阅读偏向 ,每每遇到内容杂富、视 角多维、述论复调、方法 跨界、见解独特的读物, 都会产生一种必欲厘清的 冲动,恋恋不舍的情愫。 细究起来,这种遇杂而珍 、向杂而趋、融杂而合不 只是个人的阅读偏好和价 值取向,也不仅是学科发 展走向繁荣之途,还有着 更为普遍的客观依持,存 在于自然世界的演化过程 ,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从点 到面、从聚到散、从低到 高、从单一到复杂的嬗变 过程,尤其是贯穿于文化 产生、传布、交汇、融合 的全过程。 自然界中生命体的存 活和延续是这样的,因杂 生、杂处、杂交而生万物 。动物繁衍需要异性相交 ,种群存活和扩大既需要 不同类别同处一域之间的 共生共荣或相生相克,又 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和 地貌环境。树木因杂居连 片而成森林,森林因不同 种类相互交杂而得以丰盈 。花类植物因相互授粉而 繁茂自己且滋生新种,又 因单性繁殖而逐渐走向衰 亡。即使是稻谷,也只有 杂交才可以达到如科学家 袁隆平团队培植的那样高 产量。 人类从自非洲大陆的 迁徙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交 流和交攻,或和平共处, 或冲突伐杀,或彼此融通 。正是异族和异类之间的 竞争、冲突、妥协、共存 、融通所形成的持久张力 ,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演 进、发展、繁荣和壮大。 从中到外,这样的例子实 在很多。 中华文化所以能延续 五千余年而不断、不衰、 不霸、不淫,可以从其不 断融合民族文化之流、一 贯持守融合等核心观念并 由此指引其发展过程里找 到答案。起源于中原大地 和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文化 ,在逐渐融积成中华文化 的过程中,因其聚集人类 观念精华的内核、融汇开 放的基因和广采博纳的胸 怀,不断吸纳来自中华大 家庭几十个民族的文化元 素。自汉以降,更是不间 断地吸收来自东西方异域 文化中的优秀异质,无论 是来自印度的佛教,还是 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无论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还是自由民主的人文精 神,只要有益,都可“拿 来”,终至蔚为大观。举 隅其中观念数项,或可知 其一二。天人合一,万物 各得其所以生、各得其养 以成的哲学观念;仁政以 施、民贵君轻、水载舟亦 覆舟的政治观念;仁者爱 人,各得其美、美美与共 的人际共同体观念;尊老 爱幼、孝悌友朋的伦理观 念;独善兼济、先忧后乐 、内外兼修的人格观念; 等等—综观这些观念,贯 穿其中的一点就是存异和 容杂。正是这种不拒异道 的各种城市病,如环境与 卫生状况恶化导致疾病流 行,失业严重引起犯罪猖 獗;另一面则是因人口增 长而出现的物质消费与精 神消费的兴旺,比如出版 业的繁荣,文学市场中鬼 故事、侦探小说的走红, 犯罪书写及其舞台表演, 以《庞贝城的末日》为题 材的灾难描写跨越了通俗 表演、歌剧、诗歌、散文 、小说和戏剧的类型界限 ,以“多模态”形式呈现, 供观众和读者消费。作者 还用了一章篇幅来介绍畜 禽和野生动物在城市化和 人口猛增过程中遭受的苦 难和灾难,具体列举了它 们在英国、法国和美国的 悲惨遭遇。作者最后引用 了威尔斯的《时间机器》 和《世界大战》的内容来 警醒疯狂增长的人类及其 欲望,认为这些才是人类 毁灭自身的力量。“无论 人类的数量增加多少,我 们居住的地球毕竟不是以 人类为中心;其他物种, 也许是新物种,在我们消 亡之后会拥有这个星球… …”(193) 《鬼魂目击者、侦探 和唯灵论者》在超自然书 写上与《人口想象与十九 世纪城市》中第三章关于 鬼故事的内容形成互证, 而在理论视角上又与《维 多利亚文学、能量和生态 想象》形成呼应;如上述 ,后者采用的是热力学定 律视角,而该书用的是光 学及其相关视觉理论的参 照,但也涉及哲学。随着 托马斯·杨的光波动理论 及詹姆斯·麦克斯韦的电 磁学理论被广泛接受,维 多利亚人对超自然现象提 出了众说纷纭的解释和各 种质疑,鬼故事(哥特小 说)就应运而兴,畅行一 时,爱伦·坡也首创了侦 探小说,呼应这一时期广 大读者的阅读期待。本书 作者选取几个在当时争论 不休的问题作为导入:鬼 魂存在吗?若存在,是怎 么形成的?有人看见吗? 眼见是否为实?以寻找鬼 魂为线索的侦探小说有什 么语言特征?围绕这些问 题,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十 三章。第一部分从司各特 的鬼故事《有挂毯的房间 》入手,围绕鬼魂是否存 在的争论,引用卡莱尔、 罗斯金等人的观点,从心 灵光学和生理光学角度去 探讨鬼魂生成的心理成因 ,讨论外视觉与内视觉之 间、古老信仰与现代怀疑 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 解读这一时期的鬼故事, 要从光学原理和心灵感应 ,也就是外视觉与内视觉 的结合上去进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