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羊奶煮羊羔

作者:(俄罗斯)尤里·波利亚科夫
责编:宋寅悦
译者:谷兴亚

ISBN:9787542682154

单价:69.8

出版年月:2024-11-01 00:00:00.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512.45

语种:CHI

页数:34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展开▼

评分:5.0

(本馆/总:0/1人荐购)

目录

俄罗斯文坛的一朵奇葩(代译本序)
一 空中序曲
二 最初是啤酒
三 书商与诗人的争论
四 憨厚的人
五 被抛弃的男人
六 寻找失踪的维捷克
七 火、水和输卵管
八 文化新手,你们同谁在一起?
九 维捷克·阿卡申的第一场舞会
十 只有骗局,没有小说
十一 伊万·伊万诺维奇与伊万·达维多维奇是如何吵架的
十二 无领上衣
十三 自由诗的作法
十四 俄罗斯诗歌的老祖母
十五 地狱第八圈
十六 等待维捷克
十七 诗歌之夜
十八 面包之都——波士顿
十九 午夜直播的灾难
二十 维克多·阿卡申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十一 恐惧与战栗
二十二 佩列皮斯基诺新村及其居民们
二十三 客人们齐聚别墅
二十四 集团军司令员佳京大街上的噩梦
二十五 酒醒后血泊里的些许阳光
二十六 举世瞩目的荣誉
二十七 被欺凌的与被排斥的
二十八 文学的终结
二十九 强暴希望
三十 我为什么拒绝领奖
三十一 空中尾声
三十二 随风飘逝的人们(后记)
《拾得手稿!》(出版者后记)

展开▼

导语

一个草包如何在一夜之间被包装成文坛明星? 一出文学荒唐剧,尽显社会怪现状。 在失常的世界,幽默是一种反叛。 一切都缘于一次穷极无聊的打赌…… 在这个人人都可能成为英雄的对立面的时代,身为作家的我,一面失望地相信写什么都没有了意义,一面又渴望写出自己的“首要”作品。 彷徨之际,朋友送来奇效“败德汤”,我在醉酒中打下赌,说自己可以把一个草包打造成大作家。半文盲维捷克误入赌局。一番包装后,我们粉墨进入莫斯科文学圈。一众大小人物尽入彀中,纷纷将此人目为天才。 战战兢兢中,我发现自己已经踏上了同荒诞作战的崎岖小路。必须拿到这不公人生的头皮才罢休!不久,天才的神秘长篇写成的消息传开,人人渴望一睹为快,评论、采访、电视直播相继涌来。一切都看起来如此顺利。谁能料到,电视直播出了大娄子,灾祸几乎已不可避免……而此时,大洋对面的贝克奖评委会抛出了橄榄枝…… 在恐惧与战栗、迷醉与清醒之间,这出闹剧将如何收场?

展开▼

内容简介

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著名作家,即便是从未写过一行字的人。 这难道不是无稽之谈吗?或者真是这样? 尤里·波利亚科夫的爆笑讽刺小说表明,在这个价值观危机的时代,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在体制更迭前后的莫斯科,既得利益者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特权。这些特权是什么?一套公寓、一辆汽车、一次出国旅行、出版毕生的作品,顺便说一下,他还可以永久进入作家之家,这里的餐厅远近闻名,几十年来一直供应香槟和伏特加,鱼子酱也从未断过。 这部布尔加科夫式的小说讲述了后苏联知识分子的严重道德危机。然而,面对意想不到的利益联盟,看到一些人是如何因可疑的审美标准升入天堂或坠入地狱深渊时,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窥见自己。

展开▼

作者简介

谷兴亚,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俄语专业,1979年起在河北大学外文系任教,1984—1994年任河北大学俄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2—1994年在俄罗斯与中俄边疆做商务翻译,2001年退休后在河北大学文学院与工商学院教授俄国文学。从1983年开始发表译作,1988年加入河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主要译作有《找回自己脸面的人》《贼王》《狂人的审判》《羊奶煮羊羔》《崩塌的山岳》《莫斯科商人秘史》《1867年日记》《我的编年史》等。

展开▼

前言

俄罗斯文坛的一朵奇葩 《羊奶煮羊羔》是一部 奇书。 第一,书名奇。它出自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 二十三章第十九节中的一句 话“不可用母羊的奶煮羊羔” ,是耶和华吩咐摩西要遵守 的戒律内容之一,显然是要 求人们不得做违背人性、过 分残忍的事。作者说:“几 年来我们似乎在生活的所有 层面都打破了这一禁忌。”“ 难道我们向大自然开战的时 候,不是在用母羊的奶煮羊 羔吗?难道,先是把俄罗斯 人民投入棍棒社会主义,等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适应 了这个制度并使之软化之后 ,又用同一根棍棒把他们赶 入野蛮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不是在用母羊的奶煮羊羔 ?一个文化工作者,不去‘ 为被打倒的人们请求宽恕’ ,而是号召“压扁那些被‘改 革’洗劫一空的‘虫豸’——难 道他就不是在用母羊的奶煮 羊羔?’”“如果扩展开来讲, 我的小说讲述的是我们如何 从苏联人变成了后苏联人, 并承受由此产生的一切可笑 可怕的后果。” 第二,内容奇。主要情 节是主人公“我”与一位书商 打赌,要在两三个月内把一 个对文学一窍不通的半文盲 变成著名作家。经过一番离 奇荒诞的包装、炒作、公关 运作,他居然成功了,这个 傻乎乎的半文盲竟荣获举世 瞩目的国际文学大奖。围绕 这一事件,如同果戈理在《 钦差大臣》中那样,波利亚 科夫把当代俄罗斯文坛的一 切丑恶现象集中起来,给予 辛辣的嘲讽。这部长篇小说 因此被人称作揭露“伪文学” 的百科全书。其实,作家揭 露的何止文坛的“怪现状”呢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苏 联解体前后社会转型期光怪 陆离的现实,以及作者对这 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味与思 考。 第三,方法奇。现实主 义的描写,辅以适当的后现 代派表现手法,宛如在炖肉 上撒上了适量的茴香粉。作 者认为:“作家无权写得枯 燥乏味,趣味性是一个文学 家有礼貌的表现。”作者在 小说中适当地使用了颠倒时 空、夸张变形、黑色幽默、 潜意识等手法,使读者在欣 赏过程中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 小说在俄罗斯获得了令 人难以置信的奇异成功。它 首次发表于1995年,到 2004年已经再版二十次。 1996年小说被搬上舞台, 至2004年已演出二百场。 有评论家说:“在书店为畅 销书,进剧院场场爆满。” 究其原因,一是雅俗共赏。 有人说:“文学说到底,不 是让人‘知道’是什么,而是 让人‘感觉’是什么。”《羊奶 煮羊羔》道出了亿万俄罗斯 人在灾难性变革中的“感觉” 、感受,道出了他们心中积 郁多年而无法说出的心声, 因而被公众广泛接受,在他 们心灵深处引起了共鸣。据 报道,维捷克在话剧舞台上 宣称,他要竞选总统:“既 然你们能把我这个傻瓜捧成 大作家,难道就不能把我推 上总统宝座吗?!”这时, 台下的掌声由雷鸣转为经久 不息的暴风雨。小说中没有 这个情节,它是话剧编导根 据小说的潜台词所做的发挥 。这一发挥迎合了接受者的 心理,因而大受欢迎。原因 之二是敌友同赞。波利亚科 夫继承俄罗斯文学从果戈理 到布尔加科夫的讽刺传统, 夸张而不出格,辛辣而具理 性。小说中的主人公“我”是 这个国际级文学闹剧的组织 者,他无名无姓无面目,是 一个不很光彩的角色。作者 认为,并以事实表明,在国 家的可悲现实中,每个俄罗 斯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包 括作家本人在内,在不同程 度上都难辞其咎。“我们生 活在一个人人都可能成为英 雄的对立面的时代。”作者 说。也许,正因为如此,虽 然小说似乎骂遍了所有作家 ,但文学界对它却好评如潮 ,一些人将波利亚科夫比作 当代的布尔加科夫。读者, 其中也包括中国读者,可以 不同意作者书中表达的某些 观点,但却不能否定他态度 的真诚。 有人说:“凡是真正出色 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 抗理论分析力,任何自认为 深邃、精彩的理论都会在它 们面前显得干瘪而又捉襟见 肘。”我觉得,《羊奶煮羊 羔》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波利亚 科夫生于1954年,在20世 纪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发表的小说《区里 的非常事件》使他成为一位 公认的重要作家。现在他是 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之一, 《文学报》主编。 相信这部《羊奶煮羊羔 》会给中国读者带来全新的 感受。 谷兴亚 2006年3月

展开▼

后记

这部手稿落到我手中纯 属偶然。有一次,在从文学 家宫回家的路上,我对一片 火灾遗址产生了兴趣。被焚 毁的是著名的停滞期饭店, 失火前,那里集中了整个首 都的上流社会。我以前也曾 怀着好奇心从这家喧闹的两 层楼饭店旁边走过。人们常 说,那里的娱乐厅似乎一夜 之间就可以挥霍或输掉全部 家产。饭店设在厨师街一座 经过出色修葺的独院二层楼 内。楼房的三角门梁上悬挂 着一条通红的标语:共产主 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 国电气化!饭店附近,崭新 的外国轿车总是排着长队。 大门前的人行道上铺着豪华 地毯,地毯两侧摆放着石膏 塑的鼓手与号手,它们应该 是从莫斯科近郊某个少先队 夏令营里搬来的。代替门房 在门口值勤的是身穿克格勃 部队节日礼服的人。他们开 着快活的玩笑,搜查面带笑 容的客人,让男士面对墙站 着,如果是女士,则要往她 们貂皮大衣里面看一看。这 是他们特有的幽默…… 有一次,我拾到一张被 人抛弃的饭店简介,它制作 得跟搜查证差不多。我从而 得知,就像最好的停滞时代 那样,里面什么都有:从老 式自动售酒机里可买到大麦 穗牌啤酒,十八时以后供应 饭店的招牌菜“羊奶煮羊羔” 和败德汤牌伏特加——每人 不超过二百克。娱乐厅也提 供早被遗忘的享受——气枪 靶场与裹麻袋跑。文艺节目 中有苏联作曲家的集成曲和 “红旗舞”(照片上是一个把 带镰刀、锤子的红旗扔在脚 下的裸体女郎)。此外,简 介还保证“在整个晚会期间 ,有丰富的幽默、讽刺短诗 和诗体即兴幽默对答”。例 如 生活——就是 金做的船桨, 只有在“停滞期” 才让人轻松神往! 进饭店去看一看,我当 然连想都没想过——就凭我 这点收入!可是,电视新闻 中突然宣布,这家著名的饭 店被焚毁了。一开始只不过 发生了一起普通的枪击案, 没有任何悲剧的征兆。后来 ,冲突一方的朋友带着火焰 喷射器赶来,而消防队员则 按惯例姗姗来迟。还有人员 伤亡……在打量这座被烧得 面目全非的建筑物时,我发 现一个一半被烧焦的小手提 箱式提包。它已被打开,所 以里面没有任何值钱的物品 ,只有一个红色文件夹,它 的绦带已经被解开。看来, 有人看过,翻了几页,就随 手扔了。扉页不见了,然而 ,我草草一翻就能明白,摆 在面前的是文学作品,很可 能是一部长篇小说。我把手 稿带回家,读了一遍,坦白 说吧,既感兴趣又同情,虽 然我自己的文学生涯没有这 样奇特,这样耸人听闻…… 第一件事当然是寻找作 者。我在报纸上刊登了启事 :拾得手稿!我一等再等, 毫无结果。我决定自己寻找 它的作者。我们肯定见过面 ,要知道,小说描写的是我 们文学界的生活,活跃在书 中的许多著名作家用的都是 真名实姓,甚至包括您忠实 的仆人!还记得吧,那里面 有一位大腹便便的共青团领 导人,迈着碎步怯生生地跟 在党委书记后面?你看,作 者直接说的就是鄙人,因为 那年代正是我在领导共青团 作家组织。坦白承认有点丢 人,可这是事实:由于坐的 时间过长与不合理的饮食, 那时候我的确长着一个不体 面的大肚子。可是现在我会 锻炼,控制饮食,体态正常 …… 然而,无论我如何绞尽 脑汁,推测谁是这部长篇小 说的作者,并一再与同行们 商量,都无济于事。至少有 十位,甚至二十位文学家能 够写出这样的作品来。可是 谁也不承认。一位同行甚至 大声喊道:“哪个傻瓜肯在 这样的谤书上署名啊!”“怎 么是谤书呢?它更像是讽刺 作品。”我说。 最后,我决定用自己的 名字发表这部小说,寄希望 于:发现如此粗暴的剽窃时 ,作者一生气便将现身,如 果他还健在的话。然而,我 不想同整个莫斯科文学界吵 翻,便用杜撰的姓名替换了 真实姓名。还有,因为文件 夹中没有扉页,我便想了一 个书名,确定了体裁——讽 刺小说。真实情况就是这样 。现在剩下的只有等待结果 了…… 尤里·波利亚科夫 1995年于佩列杰尔基诺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